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屋久島 Yakushima 園藝一 b9535010 李佳玲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
屋久島 Yakushima
所屬區域
亞洲及大洋洲
所屬國
日本Japan
遺產類別
自然遺產(ii) (iii)
種類 自然遺產
所在地
熊毛郡上屋久與屋久町鹿兒島縣 Kamiyaku-cho and Yaku-cho, Kumage-gun Kagoshima Prefecture
方位
N30 20 00.0 E130 32 00.0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1993年入選 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pws.niu.edu.tw/~b9535010/Yakushima.kml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人獸胚胎研究 英國考慮放行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打算培植「人獸胚胎」引發醫學倫理爭議,不過原擬全面加以封殺的英國政府態度已有轉圜。據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政府暗示,英國科學家從事有挽救人命潛力的醫療研究時,將可獲准培植「人獸胚胎」。
人類絕症救星?
衛生部長佛林特女士考慮解除英國新生殖法草案中的相關禁令,讓科學家利用「人獸胚胎」培育出幹細胞,進一步了解並發展諸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纖維囊腫、運動神經元病變等絕症新療法。
去年十一月,新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向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管理局提出申請,希望獲准進行一項試驗:將人類的細胞與牛的卵子融合,培養出一種「半人半牛」\胚胎,從而成為用於醫療研究的幹細胞的來源。
這種技術是利用動物卵子來製造供研究疾病之用的混合胚胎,所造出來的胚胎九十九.九%是人類,來自牛、兔子、豬或羊的部分只佔○.一%;至於使用動物卵子的原因在於人類卵子短缺。
由於這種實驗將打破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消息披露後,引發巨大倫理爭議。去年十二月,英國衛生部提議禁止這種實驗。然而,科學家認為「人獸胚胎」實驗將可造福無數無藥可醫的病患,若全面封殺,英國在全球幹細胞研究的領先地位也會不保。國會下議院科技特別委員會宣布對這個議題進行調查研究。人工授精與胚胎管理局也承諾將徵詢大眾意見。
佛林特二月二十八日於下院科技特別委員會接受議員詢問是否可能改變衛生部白皮書的建議時表示,確有可能。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金恩二十七日也在該委員會說,在嚴格控管情況下,應允許科學家從事「人獸胚胎實驗」。

骨髓培育出精子細胞

〔編譯魏國金/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德國科學家納耶尼亞與其研究團隊,從男子的骨髓細胞製造出初期的精子細胞。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正致力從骨髓發展出成熟的精子,以使不孕男子仍能有後。
報導說,納耶尼亞也在母鼠上完成類似實驗,數月內就可了解該法能否延展至人類,亦即女人是否有製造初期精子的可能。報導指出,這恐是繼複製之後,第二種讓男人成為「多餘」的科技。
研究指出,納耶尼亞與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同僚從四位自願者身上抽出骨髓,並離析出「親本細胞」,之前發現這些幹細胞能生長成肌肉等其他身體組織。之後,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誘導這些幹細胞發展,結果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s)顯示,這些看似普通的幹細胞,成功轉成半發展的「精原幹細胞」。納耶尼亞說,精原幹細胞在多數男子身上會發展為成熟的精子,但實驗未能達致該階段。他說:「我們下個目標就是看看能否將精原幹細胞發展到成熟的精子。」
至於從女性骨髓培育出精子,他表示:「我們有證據顯示有此可能,至少在母鼠上是如此。」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玆確證。不過相關研究恐引發抵制,一個檢討生殖法的白皮書指出,利用人工卵子或精子,可能產下遺傳物質皆來自女性的孩子。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哈利教授也指出,幾乎所有宣稱從成體幹細胞轉變為其他細胞的研究都禁不起嚴格的檢測,再者,「這些幹細胞的操弄恐導致細胞永久的基因變化,使其在使用上並不安全」。

抗癌新星/基因突破 化療無副作用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十二日在英國「自然」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他們已辨識出一組可讓癌細胞對化療敏感一千倍的基因,研發出副作用較低的癌症療法指日可待。
找到對化療敏感基因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懷特團隊,在人類肺癌細胞中篩檢兩萬多個基因,找出八十七個對主要化療藥物Taxol敏感、活動會被Taxol阻斷或降低的基因。這些基因部分出現所謂「基因靜默」現象時,施以正常劑量千分之一的Taxol,就可殺死或減弱癌細胞活動。
此項研究除了可讓化療更有效地消滅癌細胞,也顯示化療劑量有可能降到不會出現副作用的程度。
化療雖然有效,但常會讓患者出現嘔吐、食慾不振、頭髮稀疏、關節疼痛等嚴重副作用。
懷特博士說:「化療是非常直接的工具,讓人不舒服,效果也非常不一致,辨識可讓較低劑量的化療藥物更有效的基因,是減緩病患出現副作用的第一步。」
臨床試驗需再等3-5年
但懷特強調,目前研究尚在初步階段,仍需更多實驗室與動物研究,要在癌症病患身上進行臨床試驗,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懷特說:「這份研究並非立即適用於癌症病患,我們還在初步階段。」
科學家在試管中培養人類肺癌細胞,以RNA干擾技術處理癌細胞後,測試Taxol等抗癌藥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RNA干擾技術在此項實驗中,是用來「靜默」或關閉在致癌過程中開啟的特定腫瘤基因,讓這些癌細胞對抗癌藥物更加敏感。
發現肺腫瘤突變基因
另一份也發表在「自然」的研究則指出,乳癌基因擴散到肺部的新線索。紐約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的馬沙奎團隊,將人類乳癌細胞植入老鼠體內後,發現四種基因集結的不正常活動,似乎是乳癌細胞擴散到肺部的原因。這些基因以RNA干擾技術擊毀後,腫瘤從乳腺擴散到肺部的能力顯著降低。
馬沙奎團隊發現,逐一抑制這四種基因EREG、MMP-1、MMP-2、COX2,可降低腫瘤生長,讓四個基因全部失去作用,更幾乎會完全停止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研究團隊在老鼠實驗中,也測試了數種個別針對上述基因而開發的現有藥物,結果發現,混合兩種藥物的結果,就讓肺腫瘤的生成減緩十倍,顯示使用混合藥物,可能可以阻斷這些突變基因形成腫瘤,進而轉移的過程。
小辭典︰RNA干擾
「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簡稱RNAi)技術:一九九八年首度於線蟲中發現的革命性技術,是指以人工合成的雙股RNA,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將具有同序列基因組上的基因表現,進行選擇性的干擾破壞現象。科學家可運用RNA干擾技術精確瞄準基因,逐漸關閉基因活動,就像讓電燈泡緩緩熄滅一樣,藉此控制基因活動,或關閉癌細胞基因。 (編譯鄭寺音)

基因植入眼球 英治盲創舉

治療成果 數月後才能確定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倫敦的莫菲爾眼科醫院研究團隊一日表示,他們數週前對一名公務員的一隻眼睛進行基因移植手術,嘗試利用移植基因至眼內來治療失明,堪稱全球創舉。預計年紀輕的病患療效最好,但比較完整的試驗結果還要等數月後才會出爐。
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療法
每日電訊報二日報導,在英國衛生部贊助下,莫菲爾眼科醫院找了十二名患有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的成年人與小孩進行試驗,平均十萬名嬰兒中就有一人會得這種病。許多患者的視力會持續惡化,到成年時已失明。罪魁禍首是一個叫做RPE65的基因,會阻止視網膜運作。視網膜位於眼球後方,是負責偵測光的細胞層。
二十三歲的患者詹森天生罹患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白天能看到眼前物體的輪廓,但夜間就幾乎什麼也看不到。
替代基因 助視網膜測光
外科醫師必須將能正常運作的RPE65複製基因包裝至一個無害的病毒內,然後非常精準地植入詹森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並讓視網膜剝離,使病毒能入侵到負責偵測光的細胞。手術過程歷時三小時。
詹森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很難說我現在的感受。我的心情從極端緊張到有一點興奮。」科學家相信,這種基因療法如果能夠成功,還可以應用在各種視力疾病上,譬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也是失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實驗狗 成功穿越迷宮
莫菲爾眼科醫院與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費時十多年鑽研這項技術。這項技術在實驗室階段很成功,用在動物身上也有不錯的效果。譬如有此類眼疾的狗就因此大幅改善視力,就算獨自穿越迷宮也不成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教授、也是這項計畫的主持人羅賓.阿里說:「我們已研發治療眼疾的基因療法近十五年,但直到最近,我們還僅止於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做評估。」英國基因療法學會會長塞摩爾教授說,這些初期試驗的真正目的是要減緩人類視力的老化。

治絕症 英准許培植人獸胚胎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打算培植「人獸胚胎」引發醫學倫理爭議,原本擬全面封殺的英國政府卻出現政策大轉彎,於十七日公布新法草案,同意科學家可以有條件利用混合人類DNA與排除遺傳物質的動物卵子所製造出來的人獸混合胚胎,來培育幹細胞,以便進一步了解並發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病變等絕症新療法。
人獸細胞 不得植入人體
根據英國政府這項「人類細胞與胚胎法」草案,科學家必須獲得執照才能進行相關研究,而且必須在實驗室內培養人獸細胞,但時間不能超過十四天,也不能將其植入人體內,否則將觸法。
混合胚胎 逾99%來自人
草案中還規定,所有的人獸胚胎不得培育為「真正的胚胎」,不得以動物的精子與人類的卵子結合,也不得以人類的精子與動物的卵子結合。
該草案提議,科學家可進行三種類型的人獸混合胚胎研究;第一種「嵌合胚胎」將動物的細胞注入人類胚胎中;第二種為「人類基因轉殖胚」,是將動物的遺傳物質DNA注入人類胚胎。第三種為「細胞質混合」,是將人類細胞的細胞核注入遺傳物質幾乎已完全去除的動物卵子中。
目前英國大學進行的人獸胚胎以「細胞質混合」為主,這種技術是利用動物卵子來製造混合胚胎,所造出來的胚胎九十九.九%是人類,來自牛、兔子、豬或羊的部分只佔○.一%;使用動物卵子的原因在於人類卵子來源短缺。
人獸胚胎 可提取幹細胞
科學家表示,研發這三種人獸胚胎,將能提供多種幹細胞來源,這些不成熟的細胞將可以發展為不同形式的組織,有助未來的醫學與藥物研究。
但不少人擔心,人獸混合胚胎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很大風險,例如可能把對動物無害但對人體有害的病毒引入人體,從而引發災難性後果。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發現怪方蟹生態 鄭明修獲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



本報2007年5月11日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獲得日本生態學界最具聲望的「生態學琵琶湖獎」,將於7月赴日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這是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之一,鄭明修博士是台灣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學者,他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物與生態學,累積了30年的研究數據資料,見證台灣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因此而獲獎。
2004年,鄭明修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深受世界矚目。怪方蟹生態的發現,也是鄭明修獲獎的原因之一。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鄭明修認為,這種奇特的生態系,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鄭明修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莫要竭澤而漁。他曾感慨表示,台灣海洋生態保育,落後陸地生態30年,海洋承接著所有陸地的污染物,但因為人們看不見,所以不懂得要去保護。在他的積極奔走下,台灣2006年公告成立了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此外,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組成,也有正面的成果。
鄭明修說:「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他期盼他的獲獎,能夠鼓勵年輕一輩的生態研究學者,持續投入海洋生態相關研究領域,讓台灣的子孫後代得以永享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主辦單位日本滋賀縣政府,將在今年7月1日於境內大津市的琵琶湖飯店,舉行頒獎典禮。鄭明修與另一位日本籍得獎者,將獲獎狀一紙與500萬日幣的獎金。鄭明修也將在典禮中發表演講:「海洋永續之道-談台灣海洋生態的變遷。」
【關於生態學琵琶湖獎】日本滋賀縣(琵琶湖所在地)政府為推動生態保育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特別在1991年以這個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為名,設立「生態學琵琶湖獎」,以表彰在日本、東亞地區、紐、澳等國,從事水域生態研究,以及相關保育議題上有特殊貢獻的研究人員。每一屆受獎者僅有兩名,分別為國內和國外各一名。 (資料來源:國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