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聯合國:新的傳染性疾病恐爆發


摘譯自2007年8月23日外電報導;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衛生組織(WHO)23日表示,傳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湧現及散佈的速度愈來愈快,治療的困難度也愈來愈高。在世界衛生年報中,WHO警告,在未來幾年,另一種類似愛滋病(AIDS),SARS或伊波拉熱恐將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的重大疾病,非常有可能出現。
WHO表示:「現在的感染性疾病在地域上的傳播速度,比過去要快得多了。」
世衛表示監控新的威脅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2003年出現的SARS,或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由中國傳染至30國家,造成800人死亡。
報告中警告,「若以為像AIDS、伊波拉或SARS這類疾病不會再出現,實在太過天真及自信,這只是遲早的事。」
WHO表示,自1970年起,每年有一種或多種新的威脅被辨識出來,這種增加的速度是史無前例的,這表示現今有近40種疾病是上個世代沒有的。
在過去5年中,WHO的專家證實有超過1100種不同疾病的傳染病源。隨著每年有20億人搭機旅行,WHO說:「疫情從世界一處爆發或傳染至他處而成為威脅,僅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報告並要求,對於如霍亂、黃熱病及腦膜炎球菌病等傳染性疾病,應有新的監控、預防和控管作為。
儘管H5N1禽流感病毒尚未突變至容易在人類間傳染的形式,但許多科學家深恐下一波流感疫情會是禽流感的變種,恐將感染15億人。WHO說,「由H5N1病毒或是其他禽流感病毒所引發的流行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是否會爆發。」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衛星追蹤 婆羅侏儒象正遭受威脅


摘譯自2007年8月9日外電;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一項以衛星追蹤婆羅侏儒象(pygmy elephants)新的研究顯示,這些只生活在婆羅洲僅存的瀕危象群,正遭受喪失棲地及森林破壞的危機。
根據這項報告研究發現,婆羅侏儒象依賴在平坦低窪處的森林及河谷林地生存。不幸的是,這些也是適合經濟植物棕櫚樹、橡膠及木材栽種的地形。
過去40年,馬來西亞婆羅洲東北的沙巴已有40%的森林,因砍伐、轉植經濟作物及作為人類居所而消失。然而,這個地區是最多婆羅侏儒象的所在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馬來西亞婆羅洲物種計畫主持人阿法(Raymond Alfred)說:「然而,在『婆羅洲之心』的協議下,馬來西亞政府承諾要保留在沙巴中部廣大的森林棲地,必須要確保主要的象群能有長期的居所。」
婆羅洲之心旨在保育及永續發展,目標是保育婆羅洲最後最廣大的連續森林。
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使用的衛星項圈是亞洲象使用過最大型的項圈。研究說明婆羅侏儒象喜好低地森林,因為低地土壤較肥沃,有較多的食物。
但是研究同時也指出,象群的移動明顯地受到人類活動及森林不穩定的影響。綜合資料顯示,沙巴或許僅剩不到1000頭侏儒象,遠少於以往預測的1600隻左右。
對於大象來說很重要的基那巴達野生生物保護區,在長期的觀點看來,對侏儒象族群來說或許太小也太分散。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日本地震 全球最大核電廠勒令停止運轉



摘譯自2007年7月16日外電報導;謝芳怡、邱柏瑩編譯;蔡麗伶審校
日本本州島西岸16日早上發生規模6.8級的強震,造成9人喪生,900多人輕重傷,而日本氣象廳、電力公司和救援人員皆指出,此次地震也導致全球最大核能發電廠的放射性水源外洩到海洋中。
東京電力柏崎-刈羽電廠的7個反應爐中,有4個反應爐在地震來襲時仍在運轉,或是正要開始運轉,雖然這些反應爐在地表開始晃動時已自動關閉,但其中一個反應爐的電力變壓器卻意外著火,火勢延燒近2個小時。
東京電力在聲明中表示,柏崎-刈羽電廠中正在進行維修的一組裝置中,滲漏出約1.5公升(39加侖)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水。公用事業公司也發表聲明,指出這些放射性水源已排放到海洋中,但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水中的放射線程度也低於法定標準。
安全難保證 市長勒令停止運轉
新潟縣中越外海大地震,震出東京電力公司柏崎刈羽核電廠一連串問題,包括輻射物質外洩、設施變壓器起火等。18日傳出,根據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位於茨城縣)等專家解析餘震的結果初步研判,引起地震的斷層很有可能延伸至這個核電廠的地下。因此柏崎市長會田洋上午對東京電力公司發出緊急停止運轉的命令,停止運轉令的對象包括核電廠的1號至7號機等所有機器,主要的理由是與發電用渦輪有關的屋外儲存槽等設施的安全性尚未獲得確認。 柏崎市與刈羽村18日也基於與東京電力公司所簽訂的安全協定,要求公司,如果要讓核電廠重新啟動運轉的話,一定要先徵得當地政府的同意。
參考資料:ENS報導法新社報導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肯亞國家森林巡守員逮捕非法獵戶和叢林肉販售商



摘譯自2007年7月9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7名坦尚尼亞職業獵戶以及陪同的肯亞導遊,在肯亞西察沃國家公園周圍進行非法狩獵,因而遭到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巡守員逮捕。7日巡守員在塔韋塔柯藍茲市設下埋伏,並在逮捕行動中查獲槍支和彈藥,7名嫌犯目前已被拘留在佛依警局,等候起訴。
同一時間,3名販售野生肉的嫌犯以及司機,則是因為在奈洛比郊區從事非法野生肉交易和盜獵,被扣留在阿西河警局。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調查人員發現,這些非法交易已持續約2個月,並以肯亞塔市場和市立市場等葷食地區為主要販售市場。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資訊服務經理烏都托表示,這些販售商將野生肉冠上牛肉名義,以每公斤65肯亞先令的低廉價格在市場銷售。
野生物管理局官員目前擔憂,這樣的非法交易行為不只會消滅珍貴的野生動物,同時也會引發嚴重的人體健康危機。
Kenya Arrests Illegal Hunters, Bushmeat Dealers
NAIROBI, Kenya, July 9, 2007 (ENS)
enya Wildlife Service rangers have arrested seven professional Tanzanian hunters and their Kenyan guide for illegally hunting around Tsavo West National Park.
The rangers who had laid an ambush at Koranze in Taita Taveta District recovered firearms and ammunition in the Saturday arrest. The suspects have been booked at Voi Police Station and are awaiting prosec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ree suspected game meat dealers and their driver are being held at the Athi River Police Station on the outskirts of Nairobi for illegal meat trade and poaching.
KWS investigators have found that this trade has been going on for the past two months and the target markets are popular meat-eating places like Kenyatta Market and City Market.
The game meat dealers sell their meat, passing it off as beef, at a low price of 65 Kenya shillings (US$1) per kg at these markets, said Paul Udoto, Kenya Wildlife Service communications manager. The Kenya Wildlife Service officials are "concerned that this illegal trade is not only wiping out priceless wildlife but also posing great health risks to people."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連署反停用繁體中文

網路追追追/連署反停用繁體中文事件 發起人的告白 2006/04/24 09:39 編按: 還記得「聯合國決定於2008年停用繁體中文?」這個事件嗎?我們在報告中曾說過「希望聽聽發起人自己的說明」,發起人真的與我們連絡了,以下,就是我們採訪結果。
記者鄭郁萌/採訪報導
傾城之戀裡,范柳原對白流蘇說,「真正的中國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遠不會過了時的。」對13年前就離開繁體中文的Jennifer Ping而言亦然,真正的中文是繁體,它或許難寫、或許難學,但它的美是亙古常新的。 這個故事要從一則來自大陸的消息說起:根據大陸媒體報導,聯合國將在2008年廢止繁體字,但直到一份請願在網路蔓延開來之後,這個事件才完全成型。來自海外的請願轉寄信在網路發燒,發起人是一個僅23歲的女孩Jennifer Ping,理由很簡單:政治因素可以「廢了」官方語言,但那些好的、溫暖的,永遠都會留在我們的心裡與文化裡,永遠不會過了時。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想保存自己的文化,」Jennifer Ping說:「就這麼簡單。」 13年前,才在台灣就讀小學三年級的邴宣文,跟著父母移民加拿大,從此之後她的身分變成Jennifer Ping,生活中不再有中文字,她卻仍然迷戀那種美麗,努力保持自己的中文能力,聽中文歌,看中文劇,視若珍寶地讀著繁體中文書。 「中文很美。」雖然已經寫得不太好,但Jennifer很堅持地用中文回答我每一個問題:「中文每個字都有它的意義、有它的原理。這不是簡化後的中文字,或是拼音式的英文比得上的。」 到了大學,她選擇雙主修經濟與東方文化,可惜的是,她在學校裡,只讀得到簡體字的教科書與資料,而且大量的註釋都是英文字。 但她知道繁體字是美的,她記得。 在今年3月23日,朋友轉寄給Jennifer關於聯合國2008年要廢除繁體中文的新聞,她很震驚,覺得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於是她開始寫信到聯合國詢問,同時著手發出請願。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對這件事不滿,肯支持卻不會開始,所以我上網找到gopeition,」 Jennifer Ping說:「雖然不知道能作什麼,作了有沒有用,但總比什麼都不作來得好。」 24日Jennifer寫好了請願轉發給朋友,有些人支持,有些人質疑,但在支持者轉寄之下,慢慢地在全球各地擴散。Jennifer說,一開始北美各地的迴響較大,大約在3月底時傳布到亞洲世界,尤其是台灣,連署的速度增快很多。 在我們刊出上一篇報導:網路追追追/聯合國決定於2008年停用繁體中文?之後,查證原來聯合國早在1971年,中國官方代表權從台北換成北京後,官方文件就全面使用簡體中文,而非繁體中文,Jennifer也從朋友處很快收到這篇報導。 「許多人說我活該,愛管閒事,」Jennifer Ping不諱言自己得知當時的挫折與錯愕:「但我要說的是,這個請願是對於一種文化的支持,而不僅僅是官方語言而已。」 Jennifer 說,本來還以為有機會可以阻止、可以表達意見,現在卻發現那是早在幾十年前的既成事實,人們似乎也沉默接受了。說不無力是騙人的,但是無力之後,她卻也發現網路的傳播力量可以使人團結,可以因一個人的發聲而帶動一群人,截至20日網站上已有12萬人連署,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中。(連署網站:http://www.gopetition.com/region/237/8314.html) Jennifer Ping說,她相信繁體中文是美麗的,充滿文化的,這些連署人的想法必定也跟她相同。因此雖然知道聯合國用簡體中文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她不會撤掉這個請願,以後也計畫將設一個專門網站堅持下去,網站裡可以放一些中國文字之美的資訊,告訴異國人,也提醒華文世界的人,中文的美麗,不會因為時代、政治或是任何因素而改變。 「聽說這個網頁在中國大陸被封鎖了。」Jennifer Ping笑著說:「但我真的沒有任何政治意圖,只是不想讓這種文化消失,希望一直都有人記得,並且長長久久,延續下去。」 繁體中文真的被廢了嗎?如果你試著問這個13年前就離開它的女孩,她會告訴你,美麗的東西永遠不會過了時,永遠也廢不了它。 而讀著這個故事的你,如果認為繁體中文是充滿意義的,讓我們儘我們所能的宣揚它、使用它、流傳它,即使全世界都改用簡體中文,至少可以讓繁體中文在台灣,找到一個永恆的家。 Online petition - Say NO to United Nations' abo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 2008大家也來簽一下吧~~捍衛美麗的傳統~

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撤守京都議定書減量目標 加拿大政府埃告


摘譯自2007年5月29日外電報導;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環保團體「加拿大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Canada)29日於渥太華聯邦法庭控告政府違法,原因是加拿大政府撤守「京都議定書」減量目標,放寬了原訂的減量時程與總量。
地球之友執行長奧力瓦司奇(Beatrice Olivastri)表示,「氣候變遷是地球現今所面臨最迫切的危機,地球之友決定訴諸法律,要求聯邦政府尊重其在京都議定書立下的承諾,終止所有違反京都議定的作為。」
根據地球之友公佈的數據,雖然加拿大簽署了京都議定書,承諾將排放量減至比1990年排放量少6%,然而目前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比1990年高出28%。而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在4月26日宣佈的氣候變遷方針,只計畫在2020年以前讓排放減少2006年標準的20%,這將使加拿大2012年的排放量違反京都標準達39%,並且要到2025年以後才有可能符合京都議定書的目標。
由於加拿大環境保護法中規定,總理與政府必須遵照國際公約,防止溫室氣體增加與環境污染,地球之友便依此控告政府違法。他們已於2006年10月遞交法律意見書,但政府迄今對於達成排放減量目標仍缺乏實際進展,因此該會決定將此案送交司法審查,希望迫使政府有所行動。
在正式簽署京都議定書的169個國家中,加拿大控制排放量的表現目前敬陪末座。儘加拿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2003年來逐漸趨緩,主要原因卻是暖冬造成電力與燃料需求降低,另外發電比例中燃煤發電減少、核能與水力發電增加亦有貢獻,但交通運輸產生的排放仍持續上升。
此次加拿大地球之友的提告,為環保團體祭出法律以強制溫室氣體減量的行動新添一筆紀錄。2006年美國環保署便遭13州與環保團體聯合控告,並於今年5月初由聯邦法庭裁決有權責依空氣清淨法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而澳洲的環保人士也曾贏得官司,成功促使政府實施燃煤管制。

印度2020年前將削減25%溫室氣體排放


摘譯自2007年5月28日外電報導;蔡秦怡編譯;莫聞審校
印度於28日表示,其現存的能源政策將在2020年前減少超過25%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此舉將不利於經濟成長。目前印度佔全球碳排放量約3%,已晉升為全球主要的污染國,其他還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與日本等。
印度雖然遭受來自工業化國家與環保團體的壓力,要求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然而印度不受京都議定書的限制,目前還可維持每年2~3%排放量的增長。
印度環境部長高許(Prodipto Ghosh)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印度是一個背負環保責任的國家,正在積極地強制執行能源有效使用的計劃,並且推動再生能源的使用,也都有了進展。「這些可作為典範的環保作為,顯示我們許多政策相輔相成的結果,預期將削減25%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景氣大好的印度與中國,很可能在下周即將於德國召開的8大工業國高峰會中,在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議題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全球暖化 威脅夢幻景點

摘錄自2007年5月31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富比世雜誌的調查發現,過度開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正使大量著名景點的風貌改變,或者必須關閉。
西藏與尼泊爾的人文風情美景,都因為過度開發與污染而面臨消失的危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轄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都會列出25到35 個瀕臨危險的文化自然遺產地。過度開發往往來自發展觀光。2006年前10個月造訪西藏的旅客達到225萬人次,比前一年大增31.8%。觀光客增加需要增建新旅館,道路與新建物會快速破壞景點。佛羅里達的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就因為興建大量道路、旅館,甚至購物中心,導致該地的生態美景已有一半消滅。
全球暖化造成冰層溶解、海水溫度上升,嚴重威脅到許多著名生態奇觀的風貌。澳洲大堡礁因為海水暖化影響珊瑚生長,2800座珊瑚礁奇景面臨消失危機。海明威曾經描寫過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利馬札羅山,山頂終年冰封的奇景已在2002 年消失。俄亥俄州立大學地理學者湯森統計,剩下的積雪會在2015到2020年間完全溶解。
全球暖化也成為古蹟殺手。泥磚築成的秘魯昌昌古城(Chan Chan)因為處於沙漠地帶,得以保存數百年,現在卻因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使該地開始出現狂風豪雨,加速古蹟的湮滅。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屋久島 Yakushima 園藝一 b9535010 李佳玲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
屋久島 Yakushima
所屬區域
亞洲及大洋洲
所屬國
日本Japan
遺產類別
自然遺產(ii) (iii)
種類 自然遺產
所在地
熊毛郡上屋久與屋久町鹿兒島縣 Kamiyaku-cho and Yaku-cho, Kumage-gun Kagoshima Prefecture
方位
N30 20 00.0 E130 32 00.0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1993年入選 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pws.niu.edu.tw/~b9535010/Yakushima.kml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人獸胚胎研究 英國考慮放行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打算培植「人獸胚胎」引發醫學倫理爭議,不過原擬全面加以封殺的英國政府態度已有轉圜。據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政府暗示,英國科學家從事有挽救人命潛力的醫療研究時,將可獲准培植「人獸胚胎」。
人類絕症救星?
衛生部長佛林特女士考慮解除英國新生殖法草案中的相關禁令,讓科學家利用「人獸胚胎」培育出幹細胞,進一步了解並發展諸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纖維囊腫、運動神經元病變等絕症新療法。
去年十一月,新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向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管理局提出申請,希望獲准進行一項試驗:將人類的細胞與牛的卵子融合,培養出一種「半人半牛」\胚胎,從而成為用於醫療研究的幹細胞的來源。
這種技術是利用動物卵子來製造供研究疾病之用的混合胚胎,所造出來的胚胎九十九.九%是人類,來自牛、兔子、豬或羊的部分只佔○.一%;至於使用動物卵子的原因在於人類卵子短缺。
由於這種實驗將打破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消息披露後,引發巨大倫理爭議。去年十二月,英國衛生部提議禁止這種實驗。然而,科學家認為「人獸胚胎」實驗將可造福無數無藥可醫的病患,若全面封殺,英國在全球幹細胞研究的領先地位也會不保。國會下議院科技特別委員會宣布對這個議題進行調查研究。人工授精與胚胎管理局也承諾將徵詢大眾意見。
佛林特二月二十八日於下院科技特別委員會接受議員詢問是否可能改變衛生部白皮書的建議時表示,確有可能。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金恩二十七日也在該委員會說,在嚴格控管情況下,應允許科學家從事「人獸胚胎實驗」。

骨髓培育出精子細胞

〔編譯魏國金/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德國科學家納耶尼亞與其研究團隊,從男子的骨髓細胞製造出初期的精子細胞。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正致力從骨髓發展出成熟的精子,以使不孕男子仍能有後。
報導說,納耶尼亞也在母鼠上完成類似實驗,數月內就可了解該法能否延展至人類,亦即女人是否有製造初期精子的可能。報導指出,這恐是繼複製之後,第二種讓男人成為「多餘」的科技。
研究指出,納耶尼亞與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同僚從四位自願者身上抽出骨髓,並離析出「親本細胞」,之前發現這些幹細胞能生長成肌肉等其他身體組織。之後,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誘導這些幹細胞發展,結果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s)顯示,這些看似普通的幹細胞,成功轉成半發展的「精原幹細胞」。納耶尼亞說,精原幹細胞在多數男子身上會發展為成熟的精子,但實驗未能達致該階段。他說:「我們下個目標就是看看能否將精原幹細胞發展到成熟的精子。」
至於從女性骨髓培育出精子,他表示:「我們有證據顯示有此可能,至少在母鼠上是如此。」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玆確證。不過相關研究恐引發抵制,一個檢討生殖法的白皮書指出,利用人工卵子或精子,可能產下遺傳物質皆來自女性的孩子。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哈利教授也指出,幾乎所有宣稱從成體幹細胞轉變為其他細胞的研究都禁不起嚴格的檢測,再者,「這些幹細胞的操弄恐導致細胞永久的基因變化,使其在使用上並不安全」。

抗癌新星/基因突破 化療無副作用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十二日在英國「自然」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他們已辨識出一組可讓癌細胞對化療敏感一千倍的基因,研發出副作用較低的癌症療法指日可待。
找到對化療敏感基因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懷特團隊,在人類肺癌細胞中篩檢兩萬多個基因,找出八十七個對主要化療藥物Taxol敏感、活動會被Taxol阻斷或降低的基因。這些基因部分出現所謂「基因靜默」現象時,施以正常劑量千分之一的Taxol,就可殺死或減弱癌細胞活動。
此項研究除了可讓化療更有效地消滅癌細胞,也顯示化療劑量有可能降到不會出現副作用的程度。
化療雖然有效,但常會讓患者出現嘔吐、食慾不振、頭髮稀疏、關節疼痛等嚴重副作用。
懷特博士說:「化療是非常直接的工具,讓人不舒服,效果也非常不一致,辨識可讓較低劑量的化療藥物更有效的基因,是減緩病患出現副作用的第一步。」
臨床試驗需再等3-5年
但懷特強調,目前研究尚在初步階段,仍需更多實驗室與動物研究,要在癌症病患身上進行臨床試驗,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懷特說:「這份研究並非立即適用於癌症病患,我們還在初步階段。」
科學家在試管中培養人類肺癌細胞,以RNA干擾技術處理癌細胞後,測試Taxol等抗癌藥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RNA干擾技術在此項實驗中,是用來「靜默」或關閉在致癌過程中開啟的特定腫瘤基因,讓這些癌細胞對抗癌藥物更加敏感。
發現肺腫瘤突變基因
另一份也發表在「自然」的研究則指出,乳癌基因擴散到肺部的新線索。紐約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的馬沙奎團隊,將人類乳癌細胞植入老鼠體內後,發現四種基因集結的不正常活動,似乎是乳癌細胞擴散到肺部的原因。這些基因以RNA干擾技術擊毀後,腫瘤從乳腺擴散到肺部的能力顯著降低。
馬沙奎團隊發現,逐一抑制這四種基因EREG、MMP-1、MMP-2、COX2,可降低腫瘤生長,讓四個基因全部失去作用,更幾乎會完全停止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研究團隊在老鼠實驗中,也測試了數種個別針對上述基因而開發的現有藥物,結果發現,混合兩種藥物的結果,就讓肺腫瘤的生成減緩十倍,顯示使用混合藥物,可能可以阻斷這些突變基因形成腫瘤,進而轉移的過程。
小辭典︰RNA干擾
「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簡稱RNAi)技術:一九九八年首度於線蟲中發現的革命性技術,是指以人工合成的雙股RNA,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將具有同序列基因組上的基因表現,進行選擇性的干擾破壞現象。科學家可運用RNA干擾技術精確瞄準基因,逐漸關閉基因活動,就像讓電燈泡緩緩熄滅一樣,藉此控制基因活動,或關閉癌細胞基因。 (編譯鄭寺音)

基因植入眼球 英治盲創舉

治療成果 數月後才能確定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倫敦的莫菲爾眼科醫院研究團隊一日表示,他們數週前對一名公務員的一隻眼睛進行基因移植手術,嘗試利用移植基因至眼內來治療失明,堪稱全球創舉。預計年紀輕的病患療效最好,但比較完整的試驗結果還要等數月後才會出爐。
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療法
每日電訊報二日報導,在英國衛生部贊助下,莫菲爾眼科醫院找了十二名患有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的成年人與小孩進行試驗,平均十萬名嬰兒中就有一人會得這種病。許多患者的視力會持續惡化,到成年時已失明。罪魁禍首是一個叫做RPE65的基因,會阻止視網膜運作。視網膜位於眼球後方,是負責偵測光的細胞層。
二十三歲的患者詹森天生罹患李柏氏先天性黑矇,白天能看到眼前物體的輪廓,但夜間就幾乎什麼也看不到。
替代基因 助視網膜測光
外科醫師必須將能正常運作的RPE65複製基因包裝至一個無害的病毒內,然後非常精準地植入詹森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並讓視網膜剝離,使病毒能入侵到負責偵測光的細胞。手術過程歷時三小時。
詹森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很難說我現在的感受。我的心情從極端緊張到有一點興奮。」科學家相信,這種基因療法如果能夠成功,還可以應用在各種視力疾病上,譬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也是失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實驗狗 成功穿越迷宮
莫菲爾眼科醫院與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費時十多年鑽研這項技術。這項技術在實驗室階段很成功,用在動物身上也有不錯的效果。譬如有此類眼疾的狗就因此大幅改善視力,就算獨自穿越迷宮也不成問題。
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教授、也是這項計畫的主持人羅賓.阿里說:「我們已研發治療眼疾的基因療法近十五年,但直到最近,我們還僅止於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做評估。」英國基因療法學會會長塞摩爾教授說,這些初期試驗的真正目的是要減緩人類視力的老化。

治絕症 英准許培植人獸胚胎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打算培植「人獸胚胎」引發醫學倫理爭議,原本擬全面封殺的英國政府卻出現政策大轉彎,於十七日公布新法草案,同意科學家可以有條件利用混合人類DNA與排除遺傳物質的動物卵子所製造出來的人獸混合胚胎,來培育幹細胞,以便進一步了解並發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病變等絕症新療法。
人獸細胞 不得植入人體
根據英國政府這項「人類細胞與胚胎法」草案,科學家必須獲得執照才能進行相關研究,而且必須在實驗室內培養人獸細胞,但時間不能超過十四天,也不能將其植入人體內,否則將觸法。
混合胚胎 逾99%來自人
草案中還規定,所有的人獸胚胎不得培育為「真正的胚胎」,不得以動物的精子與人類的卵子結合,也不得以人類的精子與動物的卵子結合。
該草案提議,科學家可進行三種類型的人獸混合胚胎研究;第一種「嵌合胚胎」將動物的細胞注入人類胚胎中;第二種為「人類基因轉殖胚」,是將動物的遺傳物質DNA注入人類胚胎。第三種為「細胞質混合」,是將人類細胞的細胞核注入遺傳物質幾乎已完全去除的動物卵子中。
目前英國大學進行的人獸胚胎以「細胞質混合」為主,這種技術是利用動物卵子來製造混合胚胎,所造出來的胚胎九十九.九%是人類,來自牛、兔子、豬或羊的部分只佔○.一%;使用動物卵子的原因在於人類卵子來源短缺。
人獸胚胎 可提取幹細胞
科學家表示,研發這三種人獸胚胎,將能提供多種幹細胞來源,這些不成熟的細胞將可以發展為不同形式的組織,有助未來的醫學與藥物研究。
但不少人擔心,人獸混合胚胎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很大風險,例如可能把對動物無害但對人體有害的病毒引入人體,從而引發災難性後果。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發現怪方蟹生態 鄭明修獲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



本報2007年5月11日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獲得日本生態學界最具聲望的「生態學琵琶湖獎」,將於7月赴日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這是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之一,鄭明修博士是台灣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學者,他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物與生態學,累積了30年的研究數據資料,見證台灣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因此而獲獎。
2004年,鄭明修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深受世界矚目。怪方蟹生態的發現,也是鄭明修獲獎的原因之一。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鄭明修認為,這種奇特的生態系,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鄭明修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莫要竭澤而漁。他曾感慨表示,台灣海洋生態保育,落後陸地生態30年,海洋承接著所有陸地的污染物,但因為人們看不見,所以不懂得要去保護。在他的積極奔走下,台灣2006年公告成立了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此外,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組成,也有正面的成果。
鄭明修說:「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他期盼他的獲獎,能夠鼓勵年輕一輩的生態研究學者,持續投入海洋生態相關研究領域,讓台灣的子孫後代得以永享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主辦單位日本滋賀縣政府,將在今年7月1日於境內大津市的琵琶湖飯店,舉行頒獎典禮。鄭明修與另一位日本籍得獎者,將獲獎狀一紙與500萬日幣的獎金。鄭明修也將在典禮中發表演講:「海洋永續之道-談台灣海洋生態的變遷。」
【關於生態學琵琶湖獎】日本滋賀縣(琵琶湖所在地)政府為推動生態保育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特別在1991年以這個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為名,設立「生態學琵琶湖獎」,以表彰在日本、東亞地區、紐、澳等國,從事水域生態研究,以及相關保育議題上有特殊貢獻的研究人員。每一屆受獎者僅有兩名,分別為國內和國外各一名。 (資料來源:國科會)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糧農組織:農業可在環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摘錄自2007年4月26日新華網羅馬報導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穆勒25日表示,面對氣候變化等因素對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農業可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穆勒說,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往往與農業有關,農民可在控制生態環境退化方面擔當重要角色。他強調,全社會需要在擁有良好政治鄉愿的基礎上,通過改變農業政策來改善生態系統。發展農業對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平衡非常重要鬥如果不採取適當措施,環境退化也將威脅到農業生產能力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委員會25日開始在羅馬舉行為期3天的會議,重點討論農業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係。糧農組織為此發表報告指出,儘管各國已經批准了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協議,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依然在增加,農業物種不斷減少,沙漠化在許多國家仍是受關註冊問題。報告預計,在本世紀上半葉,全球生態系統退化的進程可能幹快,這將導致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努力受阻。

「美體屋」改採動物實驗 環保人士抗議

摘錄自2007年4月26日澳新社墨爾本報導
作為化妝品行業的知名品牌,「美體屋」(The Body Shop)一向聲稱不使用動物對其產品成分進行試驗。然而,動物保護者們21日表示,「美體屋」如今正支持著用動物做試驗。
4月21日在墨爾本市中心,維多利亞動物保護組織ALV在「美體屋」店門外抗議,呼籲消費者抵制其產品,因為其新東家,化妝品行業巨頭歐萊亞(L’Oreal)支持用動物做試驗。他們表示,每年有數千的動物被歐萊亞用來進行商業產品試驗。ALV的發言人韓尼貝爾(Noah Hannibal)說,他們希望人們知道,每次他們在「美體屋」購買一次產品,就等於從經濟上支持了用動物做試驗。
根據「美體屋」 2006年5月的訓導詞,該公司認為動物不應因為試驗化妝品而受到傷害。該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說﹕「我們反對使用動物來進行試驗,而且在修改立法、鼓勵業界同行,並支持研究方法其它替代方法的各種行動中扮演積極角色。我們將最高的監控標准和明確的客戶溝通來繼續起帶頭作用。我們不用動物來做試驗,也不支持其他人這樣做。我們從未這樣做過,將來也決不會做。我們將帶頭做出榜樣,展示產品創新、消費者安全和動物保護可以協調一致。」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複合節能 丹麥綠色執政30年

摘錄自200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報導
華爾街日報16日報導指出,丹麥節能成果斐然,除因偏重社會福利、公用事業多為非營利機構,避免民間企業干擾外,主要還是歸功於一系列政策成功落實:包括高稅負、高電價、政府開源、公營區塊暖氣供應、嚴格建築法規、補貼節能家電、強制企業節能。
1973年石油危機後,丹麥與日本便成為少數幾個致力節能的國家;特別是丹麥,儘管經過30年的經濟發展,現今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成長一倍,但能源消耗量還維持在1970年代的水準,相較於其他國家以高耗能換取經濟成長,丹麥的策略顯然有獨到之處。
在高稅負及高電價部分,採用的就是「以價制量」策略:丹麥人現在買一台新車,除了車價本身,還要負擔約合車價105%的登記費,而且燃料還要另外課稅。電價部分,丹麥的工業用電價格要比美國高了43%、比法國高24%、比英國高19%。
這種策略雖然造成不少企業關廠歇業,例如,製造業就業人口的比率在2005年已經降到14%,比1966年的28%減少一半,但專家認為,存活下來的丹麥企業現在反而享有優勢,因為他們已經在節能上大幅領先其他歐盟國家。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暴風雨侵襲美東 降雨破紀錄

摘錄自2007年4月18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春季暴風雨侵襲美東地區,許多州豪雨成災,損失慘重,數十萬戶斷電,許多地區的降雨都破紀錄,災民已陸續返回清理家園。
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出,這次暴風雨系統為東北部各州帶來豪雨、大雪及強風,紐約中央公園降雨量破125年來的最高紀錄,另外,在紐約州北部及緬因州降雨也都創新高。在新英格蘭地區北部,以及麻州西部、賓州部分地區都有降雪。東部許多地區的民宅建築遭強風豪雨肆虐全毀,道路橋樑淹水或遭土石坍方而無法通行。緬因州沿海一些停在碼頭的船隻在狂風暴雨侵襲下沉沒。這起暴風雨自上週五從中西部開始,一路東移橫掃美東,至少造成17人死亡。

壽山動物園錯把阿里當公象 為牠「女女配」


「哪按ㄟ」、「太離譜了!」高雄市壽山動物園烏龍不斷,長期被外界認為是公象的動物園大象「阿里」,園方昨天表示「阿里」是母象,這一錯就是廿八年。
由於園方五年前還為阿里找了一隻母象舉行婚禮,消息傳出,跌破民眾眼鏡,紛紛質疑「太扯了吧!莫非『阿里』有同性戀傾向?」也有民眾為阿里叫屈說,如果阿里會說話,一定會抱怨「動物園誤我青春多年」。
這是壽山動物園繼錯把河口鱷當成尼羅鱷後,另一起烏龍事件。五年前,壽山動物園還為阿里和母象安妮辦了一場世紀婚禮,外界長久來以為阿里和安妮是一公一母的大象,如今揭開阿里根本就是頭母象,昨天到動物園的遊客聽到這個消息,都無法置信。
「不會這麼扯吧?離譜!」「母象跟母象結婚?真的嗎?」建設局長洪富峰和風景區管理所所長楊添登在記者查證時,剛開始還斬釘截鐵說「沒有這回事」、「怎麼可能?」後來才改口說「動物園從未說阿里是公象」。
動物園副組長陳柏材昨天說,阿里和安妮民國六十八年被送到壽山動物園時,動物園就知道兩頭都是母象;「大象生殖器官那麼大,怎麼會看錯?」
陳柏材說,動物園的簡介只說明是非洲象,並沒有提及公象或母象。至於阿里為何被當公象宣傳,動物園還為牠們辦婚禮?「觀眾都希望動物園多辦活動,但那場婚禮不是我辦的,我也沒有注意到新聞這麼寫」。
陳柏材承認,一般結婚是一公一母,阿里和安妮體型一大一小,看起來就像夫妻,可能因此被送做堆。安妮在在三年前已病故,動物園至今只剩阿里。
陳柏材說,阿里是非洲象,五歲就被送到動物園,目前已卅三歲,體重約五千公斤;由於非洲象體積龐大,圈養動物運動量不足,並不適合生育,容易造成流產,所以動物園一直沒有讓這兩隻象懷孕

英國將氣候變遷議題排入安理會議程 遭中國反對

摘譯自2007年4月18日外電;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17日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中,英國與中國首次在氣候變遷問題槓上了。北京方面的說法是,其中有15個成員國無力應付全球暖化,然而本次會議主席英國外長貝克特(Margaret Beckett)則主張,氣候變遷將導致戰爭的潛在危機,應在聯合國最有力的組織-安理會中進行討論。
貝克特表示,「安理會所賦予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其中還包括預防衝突。而不穩定的天候也將加速某些衝突的惡化,例如移民潮以及資源的競爭等。」她並且引用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所言,氣候變遷是「一種富國對窮國的侵略行為。」
不期望達成任何相關的決議,俄羅斯、中國、卡達、印尼、南非以及其他國家也對安理會提出警告,安理會的命令只限於和平與安全,並非採取實質的行動。
然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則支持貝克特的這項主張。針對地球氣候變遷所做的規劃,不僅僅是環境領域的議題,如同安理會所表明,能源與氣候變遷方面的議題,同時也涉及了和平與安全的領域。

英美名人界吹起綠色風潮


摘譯自2007年4月15日外電;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隨著全球暖化議題廣受矚目,名人明星們現在想紅,也許得先讓自己變得「綠」一點。
美國知名時尚雜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5月份將發行「綠色號」(Green Issue),整期內容以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為主題,並專文報導包括英國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好萊塢當紅小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與老牌影星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等名流的環保功績。
封面的李奧納多站在冰山上,目前最受歡迎的小北極熊可努特(Knut),則是利用合成的效果一起登上封面。李奧納多被封為好萊塢最「綠」的環保英雄,過去10年便持續支持環境運動,隨著事業往巔峰發展,他對環境的熱情不減,除了擔任環保團體的理事,還將推出自行製作的環保紀錄片「11小時」(11 Hours),提醒眾人環境危機迫在眉梢。他的明星好友如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也受他號召,分別以提倡太陽能源或在個人網站上支持環保行動。
已經71歲的勞勃‧瑞福是更資深的環保人士,30年前便加入國家資源保護協會(Nation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積極投身宣導替代性能源與保護清淨空氣和水資源。2007年4月開始,由勞勃‧瑞福製作,名為「綠」(the Green)的一系列環境紀錄影片在日舞頻道(Sundance)上播放 ,這是美國第一個以環境為主題的帶狀電視節目。
至於熱愛有機農業和永續發展的查爾斯王子,不但推動打造環境社區,批評基因改造食物的危害,還提議製造商在商品上標示碳排放成本,讓消費者能依此選擇耗用資源較少的產品。另外查爾斯王子也陸續將各地的行館改造,成為使用再生性能源與高效率電器的綠建築。
也有提倡「綠生活」卻引發爭議的名流,像是被批評住在耗電豪宅的環運新領袖——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他日前宣佈7月底將舉辦以對抗暖化為號召的Earth Live系列音樂會,但音樂會本身可能花費龐大電力,以及受邀明星中不乏如瑪丹娜(Madonna)、嗆辣紅椒(Red Hot Chili Pepper)等曾在個人巡迴表演中留下沈重「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環保殺手,都使這次活動遭到各方質疑。
看來在鎂光燈與鏡頭焦點下的名人如果想要「綠化」,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呢。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凡爾賽宮及其庭園符合世界遺產登錄的標準介紹其特色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was the principal residence of the French kings from the time of Louis XIV to Louis XVI. Embellished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architects, sculptors, decorator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s, it provided Europe with a model of the ideal royal residence for over a century. 凡爾賽宮是法國國王路易14世到路易16式間主要的皇室住所,經過數代建築師、雕刻家、裝飾家與園林建築師的不斷改進、潤飾,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歐洲王室官邸的第一代表作。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凡爾賽宮及其庭園 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法國France
伊夫林省 Ile-de-France

巴黎-法蘭西島大區Département of Yvelines



凡爾賽宮及其庭園
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1789年的凡爾賽宮平面圖

方位 N48 48 18 E27 10
列入世界遺產時間 1979

遺產類別 :
(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vi)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凡爾賽宮外觀

凡爾賽宮殿及花園
凡爾賽宮殿及花園

凡爾賽宮大理石院,正面的二層紅磚樓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



凡爾賽宮外立面,可見其橫向的古典主義三段式劃分




凡爾賽宮內各廳

阿波羅廳
鏡廳

和平廳


戰爭廳




王后房間




凡爾賽宮的花園景色

雕像(一)
雕像(二)

噴泉(一)


噴泉(二)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專家透露: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專家透露: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新華網江蘇頻道
2007-04-10 14:54:53
來源: 南京日報

轉基因技術正廣泛地應用於農作物品質改良,當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轉基因玉米已被消費者接受的時候,轉基因水稻是否有害的問題,正引起人們普遍關注。昨天,由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生物安全分會等主辦的“雜革科學與農業生產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召開,專家透露,我國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轉基因水稻可抗蟲
轉基因水稻,是根據某種特殊需要在水稻中引入特殊的基因。復旦大學教授、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盧寶榮說,一種名為Bt的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種特殊基因,產生一種蛋白,這種蛋白會讓食用了這種水稻的常見害蟲渾身潰爛死亡。這種特殊的抗蟲功能,可以使水稻田的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
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主任強勝透露,目前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但離真正商業化生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關研究表明,轉基因抗蟲性水稻可減少農藥使用量八成,從而大大減少農藥尤其是劇毒農藥對人體和土地及環境的傷害。此外,轉基因抗蟲性水稻的畝產量也比常規水稻高約6%。“兩害相權取其輕”,盧寶榮說,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已是有目共睹,目前轉基因作物的危害還不是特別明顯,科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轉基因水稻可能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這些工作包括對轉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生物多樣性安全等進行評估、監測和管理。
轉基因水稻是否危險
“轉基因水稻如果大面積種植,一些基因可能通過與其野生親緣種間發生逃逸,發生基因污染。”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薛達元研究員是最早公開質疑轉基因水稻安全性的專家,關於轉基因水稻的安全之爭也已曠日持久。
盧寶榮透露,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問題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研究力量,進行轉基因水稻的環境釋放與生態風險的研究。“863"和“973”計劃都有專門立項,組織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作為復旦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盧寶榮的研究小組也開展了“水稻轉基因逃逸及其生態風險”的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如果種植距離較近,外源轉基因逃逸就可能會發生。
強勝也介紹,在最近的一次普查中,在我市浦口永寧鎮發現了雜草稻,這種雜草稻與水稻長相相近,如果和含有抗除草劑基因的轉基因水稻種植在一起,抗除草劑基因可能會“逃逸”到雜草稻中,形成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這些都是必須預防的風險。
研究同樣表明,轉基因水稻的轉基因“逃逸”並非不能控制,轉基因“逃逸”主要通過花粉流來實現。因此,設立至少10米以上的空間隔離距離,或利用其他高稈作物設立隔離帶,便能有效避免。
專家介紹,儘管可以較好地規避轉基因“逃逸”的風險,但仍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例如,抗蟲轉基因對害蟲天敵的作用,轉基因植株對土壤和微生物的影響,攜帶轉基因的其他個體或種群將導致怎樣的生態後果,帶來什麼樣的風險,等等,只有當這些問題都解決後,轉基因水稻才有望走上我們的餐桌。(解悅)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捕鮪不傷海豚 美啟用海豚安全網站


摘譯自2007年3月28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署建立了一個網站,用來提供「無害海豚」(dolphin-safe)鮪魚漁撈的相關訊息及法規規定。這個網站DolphinSafe.Gov(http://www.dolphinsafe.gov/)由商務部管理,旨在服務消費者、製造商、進出口業者和批發商。
加註「無害海豚」標章的鮪魚產品,意在讓消費者知道,在捕捉鮪魚的漁撈作業中,不會故意用漁網圍住或傷害海豚。
「這個網站為進口商及製造商提供詳盡的說明,有關如何取得無害海豚認證的可能問題,都能在這個網站得到答案,而且網站的網址十分容易記住。」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漁業局的區域管理人麥克恩尼說,他同時也是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美國的委員。
在墨西哥和中美洲以西的太平洋熱帶海域,大型的黃鰭鮪魚會與數種海豚共游,不過人類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何在;這種共游現象促成鮪魚漁業的興盛,但是有數百萬隻海豚因此而死亡。
另外,地球島嶼協會(Earth Island Institute)的國際海洋哺乳動物計畫也經營了一個海豚安全網站:http://www.earthisland.org/immp。這個位在舊金山的非營利保育組織使用另一個不同的標章,並表示商業部的海豚安全計畫無法真正的保護海豚。
一項產品可能會同時加上美國政府和地球島嶼協會認證的標章,兩個標章對鮪魚產品的共同要求是:在撈捕鮪魚的過程中不會故意以圍網圍捕海豚,同時,也沒有海豚在捕鮪過程中重傷或死亡。

芬馬克 Finnmark







  挪威北部一郡。位於極圈內。南界芬蘭,東南部與俄羅斯接壤,北部和東北部是北冰洋。面積48,649平方公里(18,783平方哩)。巴倫支海(Barents Sea)的北角是歐洲大陸的最北點。首府瓦德瑟(Vadso)。旅遊業集中在歐洲最北城鎮亨墨菲斯(Hammerfest)。境內沿阿爾特峽灣(Altefjorden)和瓦朗厄爾峽灣(Varangerfjorden)有重要的南瓦朗厄爾鐵礦和銅礦。農作物只能在夏季(大約5.13∼7.29)生長,這一時期有不間斷的日照和適宜的溫度(9℃〔約48℉〕)。沿海常年進行商業性捕魚。芬馬克為以牧養馴鹿和捕魚為生的拉普人(Lapp)的家鄉。人口約74,879(1998)。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猴子會相互學習使用石器 有人類的影子


摘譯自2007年3月26日ENS英國,劍橋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據一份針對巴西僧帽猴(capuchin monkeys)行為模式所做的新研究顯示,猴子會相互習取使用石塊的技巧,而這種學習方式相當近似人類,換言之,其他靈長生物的一些行為表現與人類文化雷同;不過此立論仍尚待證實。
巴西生物人類學家慕拉博士(Antonio Moura)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巴西東北部的僧帽猴群為了避開潛藏的掠食者,會集體敲擊石塊作為發訊裝置。類似的事例曾出現大猩猩與黑猩猩的群集之中,證實此類猿猴具有社會學習的能力,不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證據證明中南美洲的新世界靈長類也具有同等能力,其中包括僧帽猴。慕拉博士指出,持續敲擊物體是出自生物本能,在本研究之前所觀察到的敲擊行為,都是生物為了取得糧秣所致;但是敲擊石塊的舉止完全顛覆過去的觀察經驗。
慕拉博士描述僧帽猴敲擊石塊的動作是個新奇且值得注意的行為,迄今從未發現人類以外的靈長類生物有這樣的舉動。早期人類在考古學上也出現相似的石器技術,而隨著愈來愈多例證浮現,科學家們希望可藉此窺探人類遠古先祖的行為模式。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為防黃石公園野牛染病毒 美眾議院為捕殺政策爭辯


摘譯自2007年3月21日ENS美國,華府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眾議院委員會20日舉行的聽證會,掌控著黃石公園野牛群的命運。其中最令人情緒激動又惹爭議的焦點,就是允准聯邦及州立官員捕殺野牛的管理計劃,用意是為了保護牛隻避開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的危害。
蒙大拿州長Brian Schweitzer提議在國家公園北方30至50英里處建立緩衝區,而區內所有的牛隻都必須接受病毒檢測。若檢體呈現陽性反應,則當局可保留撲殺的權力。不過,主持該計劃的聯邦官員卻反對這個構想。州代表Dennis Rehberg主張,聯邦官員應積極介入管理野牛群;由於園內過度放牧,野牛才會在冬季牧移,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接種疫苗。然而,其他代表認為,捕殺和接種都無濟於事,因為現在還沒有能讓野牛有效防疫的疫苗。當議題討論到帶原野牛危害家畜的風險時,辯論過程同樣陷入混亂。
美國人道協會主席Wayne Pacelle指出,「所有事情的癥結出自布氏桿菌病,不過卻被相繼誇大、謬傳。這同時也關係到野牛的分佈範圍,是個土地利用的議題」。Pacelle與其他在場的保育人士皆贊同買斷牧地與緩衝區的構想,並且敦促立法者找出合適的管理解決方法。

北極熊、河馬首度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




IUCN瑞士,日內瓦報導;吳紀政、蔡秦怡編譯;莫聞審校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2日發表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其中北極熊與河馬首度被列為有滅絕危機之物種。此項全球動植物現況的權威性評估報告顯示,地球生物多樣性持續惡化,歸咎於人類生活對地球的衝擊。
IUCN《紅皮書》共針對40,177種生物進行評估,其中有約40%被列入受威脅的名單,達16,119種。其中針對鯊魚、魟魚和淡水魚類的首次評估結果顯示牠們面臨的絕種危機越來越高,而沙漠瞪羚與多種地中海植物也逐漸失去生存的戰場。IUCN正式發表的瀕絕生物總數是784種,另外還有65種已在野外失去蹤跡,僅有人工圈養或人工培育的個體。
由於全球暖化衝擊到地球上一些極冷的地方,因而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今年面臨的滅絕危機更加升高。北極熊原本被IUCN列為「視保育情況而定」(conservation dependent)的生物,如今則被歸類為「受威脅」(threatened)與「脆弱」(Vulnerable)等級。
北極熊的生存有賴於在浮冰上獵捕海豹,是為適應北極海洋環境而高度特化的生物。而由於全球暖化,極地區的夏季海洋浮冰預計在未來50到100年間減少50%到100%,因此估計北極熊將於未來45年內減少30%以上數量。
另外,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也遇到了麻煩。河馬是非洲最有名的動物之一,由於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分佈數量大幅減少,首次被列入受威脅名單,被歸類為「脆弱」等級。
1994年時,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河馬數量在非洲排名第二,有30,000頭,僅次於尚比亞的40,000頭,但卻在短時間內大量減少了95%,首要元兇是為了取得河馬肉與河馬牙而脫序的狩獵行為。
IUCN秘書長史坦能(Achim Steiner)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保育措施。過去成功的保育經驗告訴我們,當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物滅絕的慘劇在我們眼前展開時,我們不應該只當消極的旁觀者。」

受氣候暖化影響 榖類作物每年產量減


摘譯自2007年3月16日ENS加州,利佛摩爾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自1981年以來逐漸暖化的氣候,已造成美國榖類作物每年高達50億美元的損失。這是第一份針對糧食作物受全球暖化影響的研究報告。從1981到2002年,全世界小麥、玉米和大麥年產量合計每年已減少4000萬立方公噸,原因仍是人類行為所導致的全球暖化。
研究報告負責人羅貝爾(David Lobell)表示:「相較於這20餘年間科技進展所能提高的產量,這些損失或許看似無關緊要;然而,這個結果證實氣候變遷確實足以對農作產量造成負面影響,此事已然發生。」
共同作者菲爾德(Christopher Field)補述,「大部分人會將氣候變化視為將來的事,但這份報告明白顯示,全球暖化已在過去20年間著實地影響全球食物的供應。」
羅貝爾和菲爾德研究氣候因子對小麥、稻米、大豆、大麥、玉米和白高梁6種作物的影響。這6種農作物佔全球農地面積40%,供應70%的動物飼料和55%非肉類熱量的來源。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1961到2002年全球糧作產量圖表,作者們發現,若將生產量和平均氣溫及雨量相比對,主要生產地區普遍出現產量和氣溫成反比的現象。這份報告的重要性在於首度以統計證實,氣溫上升華氏1度,全球農作物產量就減少將近3%到5%。

2007年3月24日 星期六

有關我的家鄉的報導-土城


看守土城
文字: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過去對於土城的印象,不是看守所就是工業區,實際走訪土城之後,才驚覺土城不是我印象中的那個土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成為今天土城新的面貌,也因為如此,土城看守所面臨了今日尷尬的處境,面對土城人口開發密度日益高漲以及超額收容的情況下,土城看守所勢必要走上搬遷之路;但每次到了選舉,搬遷的議題就會被當成議題拿出來炒作一番,。土城看守所該如何搬遷,又將遷往何處呢?
土城看守所,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台灣台北看守所,最早位於台北市愛國東路1號,後來因為都市發展快速,愛國東路變成人口密集的都會區,1975年才搬遷到土城市立德路,從此32年來土城與看守所之間便劃下了等號。
當時看守所搬過來的時候,土城仍是荒蕪一片,在早期缺乏長遠的都市規劃下,原本是在郊區的土城看守所,漸漸地被一座座高樓大廈包圍,快速發展的結果,看守所似乎成了當地人急欲除去的陰影,每年選舉的時候,搬遷的議題更是被拿來炒作一番。
去年看守所的搬遷似乎有了一線希望,去年年底蘇貞昌院長宣布同意將看守所遷到距離舊址不到2.2公里的土城彈藥庫(埤塘里),立刻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彈聲浪。過去土城彈藥庫在軍方的管制下被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旁人很難窺見她的面貌;如今在軍方撤離之後,大家才意外發現,在繁華的土城市區還有這樣的農村風貌。
幾十年來在地居民與這塊土地共同生活,也珍惜著這塊地方的花草蟲鳥,面對家鄉的土地有可能會被全面徵收來興建看守所以及住商大樓等等的規劃,在地居民多半抱持著不捨的心情,世居在此地的居民,希望政府可以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也質疑政府為何在尚未有詳細的規劃以及溝通之前,就逕行公布在這裡設址的消息。
公共建設的搬遷是一件大事,如果沒有詳盡的規劃與方案貿然施作,不僅勞民傷財,很可能犯下無法挽回的傷害。當大多數的人,都是從經濟開發的角度去看待土地時,如何換個方向,從土地永續的角度來看,不再重複無謂的資源浪費,才是我們所要思索的重點。
採訪側記
說起土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土城看守所吧!看守所似乎已經成了土城的代名詞,這個被稱為「天下第一所」的地方,過去因為關了趙建銘與陳哲男等政商名流,因而聲名大噪;現在隨著土城捷運線的開通,民眾只要走出捷運站口,就可以沿著旁邊的步道接到桐花公園與承天寺的木棧道,在4、5月春末時刻,滿山盛開的桐花據說很迷人,也許下回你可以去欣賞一下不同的土城風景。

七大洲最高峰7

7.山峰名稱:大洋洲-查亞峰Chaya
簡介:海拔4884公尺。

七大洲最高峰6


6.山峰名稱:南極洲-文森山Vincent
簡介:海拔4892公尺。

七大洲最高峰5


5.山峰名稱:歐洲-厄爾布魯士峰Elbrus
簡介:屬於高加索山系的大高加索山脈的博科沃伊支脈,是死火山,海拔5642米。

七大洲最高峰4


4.山峰名稱:非洲-吉力瑪札羅山 Kilimajalo
簡介:整個山脈東西綿延50公里左右,屬平頂死火山,由於吉力馬札羅山是位於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體會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氣候條件。 海拔5895公尺位置:位於坦尚尼亞西北,臨近肯亞邊界。

七大洲最高峰3


3.山峰名稱: 北美洲-麥金利山Mckinley
簡介:擁有變幻莫測的高山風、典型的北極植被以及野生動植物,因在北極圈內,極風及冰雪是攀登最大的挑戰。 海拔6194公尺。

七大洲最高峰2

2.山峰名稱:南美洲-阿空加瓜山 Aconcagua
簡介: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南美洲最高峰,也是西、南半球最高峰。為冰川山系,高6,960公尺。

七大洲最高峰1


1.山峰名稱:亞洲-珠穆朗瑪峰 Everest
簡介: 喜馬拉雅山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1953年5月29日34歲來自紐西蘭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作為英國登山隊隊員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一起沿東南山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是紀錄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

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chapter1 (P30) reflections 的第一題

我認為在未來的地理課應該學到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認識人類的生活空間地球-陸地,大氣,及水域;了解人類與環境間的關係和地球環境與人類文化特徵;探討人類利用環境的趨勢以及探討人類重要文化指標,環境如何永續發展......等。

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

世界遺產作業

我決定了! 世界遺產作業我要做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新建部落格!!!

今天新建了部落格之...前用過無名和yahoo的...感覺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