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專家透露: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專家透露: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新華網江蘇頻道
2007-04-10 14:54:53
來源: 南京日報

轉基因技術正廣泛地應用於農作物品質改良,當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轉基因玉米已被消費者接受的時候,轉基因水稻是否有害的問題,正引起人們普遍關注。昨天,由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生物安全分會等主辦的“雜革科學與農業生產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召開,專家透露,我國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
轉基因水稻可抗蟲
轉基因水稻,是根據某種特殊需要在水稻中引入特殊的基因。復旦大學教授、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盧寶榮說,一種名為Bt的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種特殊基因,產生一種蛋白,這種蛋白會讓食用了這種水稻的常見害蟲渾身潰爛死亡。這種特殊的抗蟲功能,可以使水稻田的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
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主任強勝透露,目前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但離真正商業化生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關研究表明,轉基因抗蟲性水稻可減少農藥使用量八成,從而大大減少農藥尤其是劇毒農藥對人體和土地及環境的傷害。此外,轉基因抗蟲性水稻的畝產量也比常規水稻高約6%。“兩害相權取其輕”,盧寶榮說,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已是有目共睹,目前轉基因作物的危害還不是特別明顯,科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轉基因水稻可能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這些工作包括對轉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生物多樣性安全等進行評估、監測和管理。
轉基因水稻是否危險
“轉基因水稻如果大面積種植,一些基因可能通過與其野生親緣種間發生逃逸,發生基因污染。”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薛達元研究員是最早公開質疑轉基因水稻安全性的專家,關於轉基因水稻的安全之爭也已曠日持久。
盧寶榮透露,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問題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研究力量,進行轉基因水稻的環境釋放與生態風險的研究。“863"和“973”計劃都有專門立項,組織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作為復旦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盧寶榮的研究小組也開展了“水稻轉基因逃逸及其生態風險”的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如果種植距離較近,外源轉基因逃逸就可能會發生。
強勝也介紹,在最近的一次普查中,在我市浦口永寧鎮發現了雜草稻,這種雜草稻與水稻長相相近,如果和含有抗除草劑基因的轉基因水稻種植在一起,抗除草劑基因可能會“逃逸”到雜草稻中,形成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這些都是必須預防的風險。
研究同樣表明,轉基因水稻的轉基因“逃逸”並非不能控制,轉基因“逃逸”主要通過花粉流來實現。因此,設立至少10米以上的空間隔離距離,或利用其他高稈作物設立隔離帶,便能有效避免。
專家介紹,儘管可以較好地規避轉基因“逃逸”的風險,但仍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例如,抗蟲轉基因對害蟲天敵的作用,轉基因植株對土壤和微生物的影響,攜帶轉基因的其他個體或種群將導致怎樣的生態後果,帶來什麼樣的風險,等等,只有當這些問題都解決後,轉基因水稻才有望走上我們的餐桌。(解悅)

沒有留言: